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9, Vol. 19 ›› Issue (6): 114-118.
• 社科探索 • 上一篇
罗克文1, 黄馨馨2
LUO kewen1, HUANG xinxin2
摘要: 教师分类评价是教师资源管理开发的前提,也是教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议题。从高校教师分类评价的必要性出发,正视目前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机制的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
[1] 胡伟. 基于改进学校办学成果的评价——兼OECD的教师评价政策[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4): 80-82 [2] 刘志军. 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11): 81-82 [3] 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 沈红.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物化逻辑及其二重性[J]. 教育研究, 2016(3): 51-52 [5] 潘文华. 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8): 85-86 [6] 蒋凯. 教育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同行评议制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 156-157 [7] 蔡蕾. 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师资分类评价体系——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 现代教育, 2015(23): 12-13 [8] 应望江.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2): 46-48 [9] 雷文静. 应用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教师发展探究[J]. 高教论坛, 2018(12): 113-115 [10] 刘金松.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 逻辑、变革与瓶颈[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7): 81-86 [11] 沈红. 论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J]. 高等教育研究, 2011(12): 45-46 [12] 蔡蕾. 研究型大学多元化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探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16(10): 145-147 [13] 靳玉乐, 张良. 论高校教师的分类评价[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7): 8-14 [14] 周景坤. 档案袋法在我国高校教师分类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 教育探索, 2015(3): 136-137 [15] 赵庆年, 祁晓. 高等学校分类管理: 内涵与具体内容[J]. 教育研究, 2013(8): 48-56 |
[1] | 周祥.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及建筑教育[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101-105. |
[2] | 周晓辉, 衷华.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106-112. |
[3] | 邵际珍. 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1): 95-100. |
[4] | 谢冠华, 詹勇. “强特色,冲一流”: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4): 102-107. |
[5] | 沈彬, 汤晖, 赵天阳, 成思源, 吴静婷. 新时代高校“创+思政”教育模式实践探索[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4): 108-113. |
[6] | 柯婷, 罗嘉文, 李靖茂. 基于“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3): 108-112. |
[7] | 刁衍斌, 于玺.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形式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党员教育实践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2): 96-100. |
[8] | 李香, 衷华, 刘贻新, 张光宇. 校企协同背景下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以广东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生班”建设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6): 91-96. |
[9] | 许泽浩. 新型教学资源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机制探索: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4): 82-86. |
[10] | 于玺.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基于广东高校的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4): 92-96. |
[11] | 朱艳.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人员道德教育提升路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4): 97-100. |
[12] | 王新伟. 基于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工科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践探索[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3): 88-91. |
[13] | 唐建伟, 韩韬, 陈嘉. 地方高校研究生本校生源培育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3): 92-96. |
[14] | 蔡健, 罗嘉文, 王亚煦. 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资源整合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2): 90-96. |
[15] | 张光宇, 刘贻新, 衷华. 基于开放式创新平台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4): 83-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