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0, Vol. 20 ›› Issue (1): 66-71,81.

• 社会管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工作介入网络文明治理的价值与空间——基于对青少年工作者的调查

祝春兰1, 江黛苔2   

  1. 1.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少年心理研究所, 上海, 200083;
    2.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 200234
  • 收稿日期:2019-01-14 出版日期:2020-01-15 发布日期:2020-01-02
  • 作者简介:祝春兰(1975-),女,汉族,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心理。
  • 基金资助: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网络空间文明建设研究”(2014XAH002);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心理健康视野下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及其培育”(2018-D-169)。

A Study on the Value and Space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Network Civilization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Survey of Youth Workers

ZHU Chunlan1, JIANG Daitai2   

  1. 1. Adolescent Psychology Institute, Shanghai College of Youth Management Cadre, Shanghai, 200083, China;
    2. Education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 Received:2019-01-14 Online:2020-01-15 Published:2020-01-02

摘要: 青少年网络文明普遍受到重视,但青少年网络不文明现象还较为普遍,网络文明治理还缺少一线工作者的直接介入。调查发现:青少年工作者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受自身因素、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氛围、社会环境与社会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组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力量开展社会工作干预,从预防性常规化教育方面增强专业性介入,通过参与决策咨询影响政府的网络文明治理决策、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学校-家庭联动机制、提供个案服务提升青少年网络心理素养等途径介入网络文明治理。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网络文明治理, 青少年, 青少年工作者

Abstract: Generally, emphasis has been given to teenagers' network civilization. However, uncivilized network behaviors among youngsters are still common, and the network management is still in need of further direct intervention from front-line workers. According to surveys, most youth workers hold that the teenager network behaviors a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multitude of factors, ranging from personal factors, the moral atmospheres at home and school,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the social education.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organiz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s to conduct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Social workers can strengthen their interven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eventive routine education, influence government's network governance by participating in decision-making and consultation, construct social service system to promote the society-school-family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fer casework service to improve the network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eenagers.

Key words: social work, network civilization governance, teenagers, youth workers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19-08-30). 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2] 祝春兰, 丁烜红, 王俊山, 等. 中学生网络文明的现状调查及建设机制[J]. 上海教育科研, 2017(8):51-55
[3]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J]. 文化市场, 2006(3):35.
[4] 祝春兰, 刘伟, 陈超, 等. 网络互动的心理学研究[J]. 科学, 2015(2):42-44
[5] 郑显亮. 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1):31-37
[6] 郑显亮, 顾海根. 人格特质与网络利他行为:自尊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2):69-75
[7] 金童林, 陆桂芝, 张璐, 等. 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5):605-613
[8] 郑清, 叶宝娟, 姚媛梅, 等. 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道德推脱与网络道德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4):727-730
[9] 张海波. 媒介与儿童——2013年中国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M]//季琳, 季为民, 沈洁, 等.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3~2014).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152.
[10] AUTRY A M, KNIGHT S, LESTER F, et al. Teaching surgical skills using video internet communication in a resource-limited setting[J].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3, 122(1):127-131
[11] 肖婉, 张舒予. 澳大利亚反网络欺凌政府监管机制及启示[J]. 中国青年研究, 2015(11):114-119
[12] 肖婉, 张舒予. 加拿大反网络欺凌媒介素养课程个案研究与启示——基于"网络欺凌:鼓励道德的在线行为"课程的分析[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6(9):5-10
[13] HINDUJA S, PATCHIN J W. Bullying and cyberbullying law:A brief review of state cyberbullying laws and Policies[EB/OL].[2018-12-13]. http://cyberbullying.org/Bullying-and-Cyberbullying-Laws.pdf.
[14] 李普, 苏明月. 美国应对校园网络欺凌的策略及其启示[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5):115-120
[15] 谢永江, 袁媛. 美国网络欺凌立法及其启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29-35
[16] 李先军, 苏明明. 美国佐治亚洲校园欺凌干预体系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8(3):32-38
[17] 蒋有慧. 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03(7):54-58
[18] HERGOVICH ANDREAS, U SIRSCH, M FELINGER. Self-appraisals, actual 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f preadolescent children[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2, 30(6):603-611
[19] 郭海燕. 自尊、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 石家庄:河北大学, 2010:35.
[20] 董见新, 邵慧芳. 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3(5):13-14
[21] 牛元帅, 马龙.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5(1):103-107
[22] 李林育, 桑青松.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11):20-22
[23] 方礼刚.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海南省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5):5-10
[24] 原璐璐. 青少年遭受家暴和性侵案的多方联动处理机制——基于广州市某城中村一个典型个案的思考[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2):32-38
[25] 文军. 社会工作干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5):5
[1]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2]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3]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4]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5]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6]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7]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8]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9]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10]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11]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12]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13] 高丽茹. 农村青少年缘何过度观看短视频——基于14名农村青少年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5-63.
[14]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15]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