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0, Vol. 20 ›› Issue (2): 49-57.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专业认同的悖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意外后果——职业社会学的解释视角

李棉管1,2, 岳鹏燕3   

  1. 中山大学 1.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2.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3.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 收稿日期:2019-09-04 出版日期:2020-03-15 发布日期:2020-04-10
  • 作者简介:李棉管(1981-),男,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工作职业化推进与发展型社会工作建构研究”(15YJA840008)。

A Paradox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Unexpected Consequences of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for Social Work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of Professions

LI Mianguan1,2, YUE Pengyan3   

  1. 1. Center for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2. School of Govern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3.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 Received:2019-09-04 Online:2020-03-15 Published:2020-04-10

摘要: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对实习学生的专业认同产生了矛盾性影响:实习学生一方面非常认同社会工作知识,另一方面却不愿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实习对学生的表意性认同和工具性认同两个方面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这种矛盾的现象可以通过职业社会学得到部分解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建构通过课堂教育和专业实习共同得以完成。作为职业建构的前提条件,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所提供的真实且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实践情境,通过检验和反思两种途径强化了实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同。但是,法团自主性和临床自主性的双重低下导致社会工作的职业自主性低下,并在中国的特定情境下形成了“边缘性行政化”的职业特征。社会工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边缘性行政化”的体验,削弱了其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意愿。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专业认同, 专业实习, 职业社会学, 边缘性行政化

Abstract: It is shown that social work internship has a contradictory effect on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the one hand, students willingly value social work expertise,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reluctant to further engage in the profession. The internship has a distinct impact on students' ideographic and instrumental identity, which can be partially explained by occupational sociology. Expertise of social work shall be accumulated through both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As a prerequisite for future career, social work internship offers real life and relatively restrictive scenario that, through testing and reflection, increases students' recognition. However, weak corporate and clinical autonomy leads to lower occupational autonomy in social work, characterized by "marginal administration" in specific situations in China. The students experiencing "marginal administration" in internship show weakened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social work services.

Key words: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sociology of professions, marginal administration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史柏年, 侯欣. 社会工作实习[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2] 史柏年. 学习与督导: 中国情境下社会工作实习的双重功能——以四川儿童友好家园为例[J]. 社会工作, 2010(11): 15-19
[3] 朱眉华. 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徘徊——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反思[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1): 91-94
[4] 肖萍. 我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障碍及可能途径[J]. 中国社会导刊, 2007(21): 52-53
[5] 黄红, 初智巍.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现实困境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7): 34-35
[6] 吕青.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意义、困境与出路[J].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4(2): 52-55
[7] 孙元.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探讨[J]. 教育评论, 2011(2): 39-42
[8] 贾晓明, 刘颖.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137-140
[9] 周军.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2): 140-143
[10] 杜立婕.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的社会工作实习教育[J]. 社会工作, 2004(3): 47-50
[11] 谢颖. 广州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满意度分析[J].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9(10): 35-37
[12] 刘煦. 认同缺失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16): 166-168
[13]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85-386.
[14] 史柏年.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与发展”笔谈[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4): 85
[15] 卢时秀. 浅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5): 189-190
[16] 李伟梁, 库少雄. 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177-185.
[17] 万江红, 逯晓瑞. 从参与角色看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现状[J].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8(9): 7-9
[18] 童敏.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及其督导者的基本角色[J]. 社会, 2006(3): 194-204
[19] 马良. 构建“实习、教学、研究”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研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4): 91-93+85
[20] 费梅苹. “学校−政府−机构”合作互动的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探讨——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实习教学经验为例[M]//马良, 叶少勤.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与发展——本土化视角,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68-78.
[21] 张敏杰. 联合督导在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应用[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4): 93-94
[22] 熊跃根. 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与体制嵌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0年的经验反思[C]//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C]. 北京: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2003: 14.
[23] 李棉管, 姚媛. 回报递增、体制锁定与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一个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J]. 社会工作, 2017(1): 25-35
[24] 刘思达. 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 社会学研究, 2006(1): 197-221
[25] 姚泽麟. 近代以来中国医生职业与国家关系的演变——一种职业社会学的解释[J]. 社会学研究, 2015(3): 46-68
[26] 王思斌. 走向承认: 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J]. 河北学刊, 2013(6): 108-113
[27] 陈清丹.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的调查——对北京地区三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S1): 57-60
[28] 李国珍, 徐乃斌, 雷明珠.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的状况调查——以武汉市为例[J].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8(2): 48-51
[29] 廖正涛. 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地区高校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1): 187-190
[30] 吴建平. 从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J]. 中国社会工作, 2012(5): 28-30
[31] SAMIA C, BERNIE W, BOB H. Inter level influence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role ident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6): 151-153
[32] 杜云素, 徐前权, 胡艳华. 社工机构实习对社工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基于对湖北省两所高校的调查[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2): 112-115
[33] 安秋玲.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39-47
[34] GOODE WILLIAM J. Community within a community: The profess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J]. American Sociologist, 1957, 22(2): 194-200
[35] FREIDSON ELIOT. Profession of medicine: A case study of the sociology of applied knowledge[M]. New York: Dodd Mead, 1970: 82.
[36] HOFFMAN LILY W. Professional autonomy reconsidered: The case of Czech medicine under state socialism[J].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1997, 39(2): 346-372
[37] 杨发祥, 叶淑静. 结构性约束与主体性建构: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J]. 江海学刊, 2016(6): 101-109
[38] 徐道稳. 中国社会工作行政化发展模式及其转型[J]. 社会科学, 2017(10): 90-97
[39] 余冰. 回到基础: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基本问题再探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3): 85-91
[1]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2]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3]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4]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5]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6]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7]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8]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9]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10]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11]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12]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13]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14]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15]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