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1, Vol. 21 ›› Issue (2): 41-48.
陈文华1,2
CHEN Wenhua1,2
摘要: 养老问题是失独群体面临的最现实的困境,而在中国独特的社会脉络下,老年失独妇女的养老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以病理观为基础的养老方式并不能有效化解老年失独妇女的养老风险,整合微观个体和宏观结构改变的增权式养老应成为新思路。老年失独妇女养老消权存在三大来源,分别是个人层面资源缺失及效能不足、人际层面负向互动和群我排斥、制度层面的政策缺陷和结构压迫。而加强老年失独妇女的养老能力建设、激发权能感、加强社会公众教育和社会化养老模式建设、消除障碍和歧视、加强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以及有效保障失独养老权利,是实现从消权式养老向增权式养老转变的重要路径。
中图分类号:
[1] 穆光宗. 失独父母的自我拯救和社会拯救[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 117-121 [2] 穆光宗. 独生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J]. 中国企业家, 2014(9): 26 [3] 吴玉韶, 党俊武.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R].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 [4] 陈恩. 失独群体自组织的形成及其社会治理功能——基于江苏、上海的实地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1): 39-47 [5]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课题组. 中国失独妇女及其家庭状况研究[J]. 调研世界, 2015(5): 3-8 [6] 王广州. 中国失独妇女总量、结构及变动趋势计算机仿真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6(5): 1-11 [7] SONG Y. Losing an only child: the one-child policy and elderly care in China[J].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2014, 22(43): 113-124 [8] 陈筠. 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与社会支持研究[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24. [9] 孙静. 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困境及适应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0-31. [10] 沈庆群. 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问题思考——基于安徽某市120名失独女性与80名失独男性比较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 2017(3): 58-65 [11] 戴卫东, 李茜. 不同居住方式对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需求的影响——基于四川省H县的调查[J]. 人口与发展, 2020(1): 85-96 [12] 汪佳龙, 彭琪. 新时期失独家庭养老困境: 缘起、理论与路径[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4): 7-12 [13] 任慧霞, 李红艳. 中国失独者养老困境及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7): 1778-1781 [14] 肖云, 杨光辉. 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相应对策[J]. 人口与发展, 2014(1): 107-112 [15] 吴峥嵘, 刘太刚. 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的逻辑与策略——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视角[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 89-96 [16] 刘焕明, 倪佳瑜. 解决失独老年人养老困境的路径思考[J]. 老龄科学研究, 2016(12): 36-43 [17] 龚志文, 刘太刚. 我国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差异化制度设计研究——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视角[J]. 学习论坛, 2015(7): 55-59 [18] 李真, 安艳. “失独老人”养老之诘问: 困境、制度性成因与纾困之道[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1): 65-69 [19] 齐恩平, 傅波. 完善失独老人养老路径的法律探析[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3(5): 64-68 [20] 韩振燕, 夏林, 李跃.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与应对策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9): 2282-2286 [21] 杨勇刚, 胡琳娜, 马刚. 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失独老人养老风险化解机制——基于对河北省保定市的调研[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2): 100-106 [22] 穆光宗. 论失独者养老的国家责任和公民权利[J]. 东岳论丛, 2016(8): 5-9 [23] 周璇, 吴翠萍. 基于风险视角的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J]. 老龄科学研究, 2015(2): 38-48 [24] 龚钰淋. 抚慰失独之殇: 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及救助体系研究[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5(2): 39-43 [25] 宋斯芮, 张晓燕. 浅谈我国失独家庭的困境及扶助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3): 45-47 [26] 高燕, 王海波. 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10): 143-146 [27] 许媛媛. 失衡与重构: 失独家庭的困境及其消解[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 25-29 [28] 吴振华, 廖智勇, 高莉娟. 政府主导下的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研究——基于江西省赣州市L县的调查[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1): 44-48 [29] 方曙光. 失独老人拒绝社工服务的原因及介入策略[J]. 人口与社会, 2017(4): 3-11 [30] STEINER C. Readings in radical psychiatry[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5: 33-65. [31] 陈树强. 增权: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 社会学研究, 2003(5): 70-83 [32] SOLOMON B B. Black empowerment: social work in oppressed communitie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 9-31. [33] RAPPAPORT J. In praise of paradox: a social policy of empowerment over preven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1, 9(1): 1-25 [34] RAPPAPORT J. Terms of empowerment/exemplars of prevention: toward a theory for community psychology[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7, 15(2): 121-148 [35] RAPPAPORT J. Studies in empowerment: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J]. Prevention in human services, 1984, 3(2): 1-7 [36] KIEFFER C H. The emergence of empowerment: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ipatory competence among individuals in citizen organizations[M].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1: 23. [37] RADOVIĆ M K. Theory of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J]. Ljetopis socijalnog rada, 2008, 15(2): 215-242 [38] GUTIERREZ L M. Working with women of color: an empowerment perspective[J]. Social work, 1990, 35(2): 149-153 [39] LEONARDSEN D.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 an individual vs.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07, 16(1): 3-11 [40] 郭伟和. 越轨青少年社会干预的基本倚重和工作策略[J]. 中国青年研究, 2004(11): 20-33 [41] TORRE D. Empowerment: Structured conceptualization and instrument development[D]. NewYork: Cornell University, 1985: 4-66. [42] 刘淑娟. 增权理论视阈下针对妇女家庭暴力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6): 237-240 [43] GUITIERREZ L M, ORTEGA R. Developing methods to empower latinos: the importance of groups[J]. Social work with groups, 1991, 14(2): 23-43 [44] GUTIERREZ L M. Understanding the empowerment process: does consciousness make a difference?[J]. Social work research, 1995, 19(4): 229-237 [45] ZIMMERMAN M A. Taking aim on empowerment research: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0, 18(1): 169-177 [46] PERKINS D D, ZIMMERMAN M A. Empower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5, 23(5): 569-579 [47] BROWNE C V. Empowerment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older women[J]. Social work, 1995, 40(3): 358-364 [48] STEIN J. Empowerment and women’s health: theory, methods, and practice[M]. London: Zed Books, 1997: 21-89. [49] 李强, 许松. 走向增权的妇女发展——西方妇女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3): 27-31 [50] 方曙光. 老年失独妇女自我认知失调及社会关系重建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3): 89-95 [51] 郑佳然. 认同视角下失独对中老年妇女的影响及其政策干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7): 139-145 [52] 谢启文. 增能: 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新视角[J]. 人口与发展, 2013(6): 104-109 [53] 胡叠泉. 失独家庭社会隔离现状及形塑机制分析[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9(2): 98-103 [54] 陈文华. 两类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比较研究——兼论失独自组织的影响[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5): 63-72 [55] 胡倩, 徐晓军. 论失独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府回应间的鸿沟及其弥合[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44-50 [56] 张成武. “失独家庭”老难善终症结探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 86-89 [57] 陆杰华, 卢镱逢.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当下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6): 33-38 [58] 潘颖, 汤嘉欣. 城市失独家庭经济扶助政策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5): 96-103 [59] 季金香, 杨蓓蕾. 失独单身母亲群体需求情况研究[J]. 中国妇运, 2016(8): 28-29 [60] 闫丽娜, 陈立周, 蔡翠兰. 迈向“关怀的社区”: 社区照顾视野下失独老人养老风险及其化解[J]. 社科纵横, 2019(9): 71-76 [61] 李凤琴. 以“增权”促进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8): 37-41 [62] 范斌. 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 学术研究, 2004(12): 73-78 |
[1] | 陈泳欣, 吴永辉. 分层普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养老福利服务——基于NS区的考察[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73-79. |
[2] | 王梦怡, 张砚宸. 云端与落地:“互联网+”时代农村养老难题与路径选择——基于Z省农村智慧养老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1): 78-85. |
[3] | 钟兴菊, 王李源. 社区为本:发展性视角下养老照顾模式探索——以重庆X社区养老食堂共建过程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70-82. |
[4] | 武小龙, 康旭晖. 网格化治理:多元主体的参与逻辑及实践困境——一个增权理论的分析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83-89. |
[5] | 汤耀平, 黄雅莉. 构建广州市养老服务业监管机制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1): 81-88. |
[6] | 钟耀林. 农村空置小学改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路径新探——基于中国台湾地区社区活化经验的启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4): 78-88. |
[7] | 汤耀平, 李金亮. 广州市构建“精准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1): 88-94. |
[8] | 彭雁楠, 庄洁, 吴晓慧, 孟馥, 刘浪. 社会工作介入帕金森患者的实践:增权视角的应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3): 28-35. |
[9] | 张红, 李宣. 社区照顾的中国契合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3): 67-71,83. |
[10] | 陈莹. 从被动性到能动性:失独老人应对养老风险的抗逆力建设[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63-68. |
[11] | 张晓筱. 居家养老无障碍环境评估与评估工具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6): 27-34. |
[12] | 屈勇, 王一旻. 社会角色视角下社工介入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基于南京市社工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4): 28-35. |
[13] | 杨华磊. 全面二孩下的社会体制建设——生育2.0时代下如何释放生育力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4): 71-77. |
[14] | 玉万叫, 乔东平.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服务路径探析——以云南A机构布依族社工介入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1): 38-44. |
[15] | 王慧娟. 超龄农民工养老困境研究 基于福利三角理论的社会政策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6): 74-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