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1, Vol. 21 ›› Issue (5): 83-89.

• 社会管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网格化治理:多元主体的参与逻辑及实践困境——一个增权理论的分析视角

武小龙, 康旭晖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1106
  • 收稿日期:2020-12-25 出版日期:2021-09-15 发布日期:2021-09-29
  • 作者简介:武小龙(1989-),男,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城乡基层治理。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共生式发展’的治理机制创新研究”(16CZZ0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技术驱动下乡村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ND2021007);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般项目“江苏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联动逻辑与实践机制研究”(20SYB-12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立项资助项目“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联动逻辑与实践机制研究”(kfjj20201001)。

Participation Logic and Practical Dilemma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Grid Governance: An Analysis Perspective of the Empowerment Theory

WU Xiaolong, KANG Xuhui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1106, China
  • Received:2020-12-25 Online:2021-09-15 Published:2021-09-29

摘要: 网格化治理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从增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城市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参与逻辑及实践困境,研究发现,在网格化治理中,主要在“个体、组织、社区”三大层面实现增权与社区事务参与。个体层面的增权主要体现在网格居民的自主参与上,组织层面的增权重点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向嵌入,社区层面的增权侧重表达为多主体的参与及合作共治。由于网格化治理带有强烈的行政化属性,在对“个体、组织、社区”赋权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内生性问题,主要包括:居民参与表象化和群体差异化扩大、社会组织的权威性与社会性不足、网格治理的公式化与行政化倾向。因此,加大对网格治理主体的赋权力度,并继续推进网格治理向“网络化治理”转变,是基层社会治理未来的实践方向。

关键词: 网格化治理, 增权理论, 行政化, 社区参与, 网络化治理

Abstract: Grid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way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owerment theory, this study mainly analyzes the participation logic and practical dilemma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grid governance of urba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empower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dependent participation of grid residents,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the focus of the empowerment is the two-way embeddedness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t the community level, the empowerment i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However, due to the strong administrative attribute of grid governance, there are still some inevitable endogenous problems in the empowerment of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ies”, which mainly include: the lack of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and widening of group differences; the lack of authority and social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formul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tendency of grid governance. Therefore, it is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future to strengthen the empowerment of grid governance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id governance to “network governance”.

Key words: grid governance, empowerment theory, administra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network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孔娜娜. 网格中的微自治: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J]. 社会主义研究, 2015(4): 90-96
[2] 郑春勇, 张娉婷, 苗壮.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整体性技术治理: 创新与局限——基于浙江实践[J]. 电子政务, 2019(5): 78-85
[3] 刘中起, 郑晓茹, 郑兴有, 等. 网格化协同治理: 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上海实践[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2): 60-68
[4] 张新文, 戴芬园. 权力下沉、流程再造与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基于浙东“全科网格”的个案考察[J]. 浙江社会科学, 2018(8): 65-74
[5] 毛寿龙, 李玉文. 权力重构、行政吸纳与秩序再生产: 网格化治理的逻辑——基于溪口镇的经验探讨[J]. 河南社会科学, 2018(3): 28-34
[6] 吴青熹.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构建与演化逻辑——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服务[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8(6): 117-125
[7] 何军. 网格化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分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5): 89-92
[8] 杜伟泉, 朱力. 基于权力关系重构的共治型城市社区治理机制探析[J]. 学习与实践, 2019(2): 101-108
[9] 黄宁莺, 柯毅萍, 赵豫生.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网格化管理服务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为例[J]. 东南学术, 2013(5): 57-66
[10] 唐咏. 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家, 2009(1): 18-20
[11] 范斌. 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 学术研究, 2004(12): 73-78
[12] 周林刚. 激发权能理论: 一个文献的综述[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6): 45-50
[13] 甘露, 韩隽. 城市社区为何热衷于网格化管理[J]. 人民论坛, 2018(13): 70-71
[14] 徐丙奎. 快速城市化地区社区治理的权力困境及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3): 171-175
[15] 秦上人, 郁建兴. 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走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态[J]. 南京社会科学, 2017(1): 87-93
[16] 班涛. 权力结构视角下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困境的生成与破解分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6): 29-37
[17] 孙奎立. “赋权”理论及其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制约因素分析[J]. 东岳论丛, 2015(8): 91-95
[18] 姚进忠. 赋权: “村改居”社区服务的路径选择[J]. 城市问题, 2011(10): 80-85
[19] 陈树强. 增权: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 社会学研究, 2003(5): 70-83
[20]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2): 206-222
[21] 尹阿雳, 赵环, 徐选国. 双向嵌入: 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新视角[J]. 社会工作, 2016(3): 47-55
[22] 段雪辉, 李小红. 双向汲取: 社区社会组织的行动路径分析[J]. 求实, 2020(3): 57-68
[23] 徐选国, 吴柏钧. 城市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机制——以深圳市Z街“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项目为例[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8(2): 122-131
[24] 陈伟东. 赋权社区: 居民自治的一种可行性路径——以湖北省公益创投大赛为个案[J]. 社会科学家, 2015(6): 8-14
[25] 张振洋. 破解科层制困境: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上海市城市基层党建实践为例[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3): 59-66
[26] 陈伟东, 许宝君. 社区治理社会化: 一个分析框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3): 21-29
[27] 唐鸣, 李梦兰. 城市社区治理社会化的要素嵌入与整体性建构——基于“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案例分析[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4): 103-111
[28] 杨敏. 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J]. 社会, 2005(5): 78-95
[29] 吴帆, 吴佩伦. 社会工作中的“赋权陷阱”: 识别与行动策略[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5): 10-20
[30] 王思斌. 社会工作参与公共危机事件治理中专业功能的嵌合性实现——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为基础[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6): 5-11
[31] 吴缚龙. 中国城市社区的类型及其特质[J]. 城市问题, 1992(5): 24-27
[32] 房亚明, 周文艺. 服务以增能: 社会工作嵌入“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6): 22-31
[33] 杨君, 徐永祥, 徐选国. 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何以可能?——迈向经验解释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0): 176-182
[34] 李永娜, 袁校卫. 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与实现路径[J]. 云南社会科学, 2020(1): 18-23
[35] 唐皇凤, 吴昌杰. 构建网络化治理模式: 新时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优化路径[J]. 河南社会科学, 2018(9): 7-14
[1] 李棉管, 岳鹏燕. 专业认同的悖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意外后果——职业社会学的解释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49-57.
[2] 魏久朋. 双重变奏:“行政化”对“合法化”的消解与建构——基于武汉市A社区活动空间争夺的经验叙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2): 70-76.
[3] 欧阳祯, 杨荣. 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社会资本建构研究——以济南市舜义社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2): 59-65.
[4] 徐子彬, 梁昆. 被抑制的角色:岗位社工行政化研究——以A市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3): 53-6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