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3, Vol. 23 ›› Issue (3): 80-91.
李侨明1, 周子越2
LI Qiaoming1, Zhou Ziyue2
摘要: 民办支持性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学界主要关注其业务运作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模式,忽视了组织转型现象和内部行动策略。文章将X机构作为个案样本,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框架下,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分析民办支持性组织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变迁并构建生存空间。研究发现,该类组织采用了组织业务社区转向、再代理、角色定位生态化以及资源结构多元化等四种转型行动策略。民办支持性组织业务转变的动力来自合法性、效率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最终呈现为“松散关联”现象。民办组织通过再代理策略,与官办组织建立“半嵌入竞争性合作”关系,展示出仪式性行为,由此增强组织在官方层面的合法性。面对市场和技术环境的影响,民办组织通过发展生态化的角色定位来构建竞争力,并不断扩展资源结构以获得稳定的生存条件。研究表明,组织的转型行动策略的形成是基于合法性与效率机制、适应性兼容外部环境的动态结果。这说明,对社会组织来说,合法性与效率并非必然二取其一,而是在组织“非正式手段”合法化的条件下可以兼容。社会组织转型实践应从合法性与仪式性行为角度重视组织的转型行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1] 周秀平, 刘求实. 以社管社: 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J].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1(1): 55-70 [2] 顾元勋, 刘鹏, 肖忠东. 企业管理转型的集成框架与行动策略[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42-49 [3] 石晓天. 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特征、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的视角[J]. 理论导刊, 2015(5): 85-88 [4] 王吉发, 冯晋, 李汉铃. 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6(2): 153-157 [5] 薛有志, 周杰, 初旭. 企业战略转型的概念框架: 内涵, 路径与模式[J]. 经济管理, 2012(7): 39-48 [6] 姜勇, 修国义. 企业战略转型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07(2): 51-53 [7] 刘蕾, 周翔宇. 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策略选择: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比较案例研究[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4): 83-91 [8] REFICCO E, LAYRISSE F, BARRIOS A. From donation-based NPO to social enterprise: a journey of transformation through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 125: 720-732 [9] SAIDOUN A, BODEA C.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the impact on their project performance[C]. Maribor: Scientific conference with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2021: 30-38 [10] 敬乂嘉. 控制与赋权: 中国政府的社会组织发展策略[J]. 学海, 2016(1): 22-33 [11] 彭少峰. 依附式合作: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转型的新特征[J]. 社会主义研究, 2017(5): 112-118 [12] 王才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一个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 学术论坛, 2016(3): 62-66 [13] 冷向明, 张津. 半嵌入性合作: 社会组织发展策略的一种新诠释——以W市C社会组织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3): 20-28 [14] ZHAN X, TANG S Y. Understanding the implications of government ties for nonprofit operations and function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6, 76(4): 589-600 [15] 黄晓春, 周黎安. 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 118-138, 206-207 [16] ROBICHAUD R W, FERNANDEZ K. Intersectoral experiences: nonprofit managers and sector influences in child welfare agencies[J].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leadership & governance, 2017, 41(1): 76-93 [17] 丁惠平. 依附, 发轫与同构: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历程[J]. 学习与探索, 2019(10): 30-37 [18] YANG A, CHEONG P H. Building a cross-sectoral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to advance nonprofits: NGO incubators as relationship brokers in China[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9, 48(4): 784-813 [19] 姚迈新. “枢纽型”社会组织: 目标偏离与防范[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1): 5-9 [20] 马庆钰. 纠正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偏向[J]. 行政管理改革, 2014(9): 47-49 [21] 余永龙, 刘耀东. 游走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 探索, 2014(2): 154-158 [22] 刘耀东. 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的理性逻辑、风险题域与应对策略——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 行政论坛, 2020(1): 108-113 [23] 王嘉渊. 支持性社会组织的平台化趋向: 发展局限与路径选择[J]. 学习与探索, 2020(6): 45-52 [24] 葛亮, 朱力. 非制度性依赖: 中国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探索[J]. 学习与实践, 2012(12): 70-77 [25] 张荆红, 丁宇. 互依联盟何以可能?——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国家之关系及其改革走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6): 131-140 [26] 陈祝平, 杨涛. 民间社会组织的资源, 绩效及与外部主体良性互动——以恩派为个案[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 110-116 [27] 余茜. 自适应协同: 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协同机制[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6(6): 15-21 [28] 于显洋. 组织社会学[M]. 第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7. [29] MEYER J W, ROWAN B.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7, 83(2): 340-363 [30] HALL P A, TAYLOR R C 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J]. Political studies, 1996, 44(5): 936-957 [31] 周雪光. 组织社会学十讲[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71-91. [32] 陈勇军. 制度与组织——新制度主义对组织理论的探索[J]. 前沿, 2010(13): 162-165 [33] 尚航标, 田国双, 李卫宁.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与管理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37-42 [34] 乔佳琦. 政社合作背景下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12. |
[1] | 潘泽泉, 罗宇翔, 曾木, 王晓. 经由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5-14. |
[2] | 黄丹, 罗英廷, 林文亿. 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的开发与检验[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15-22. |
[3] | 陈泳欣, 陈紫璐.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运用的现状及展望——基于2017—2021年CNKI论文的内容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23-31. |
[4] | 施旦旦. 从“自我关怀”到“生命关怀”:社会工作的“生命”转向及其发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32-38,79. |
[5] | 张翼, 陈安娜. 养老院护工照顾过程中的主体性赋权策略——以J县民办养老院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39-49. |
[6] | 吴存玉. 需求导向下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基于3省56个案例的扎根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50-59. |
[7] | 刘海桃, 顾东辉. 社会发展视角下子代与亲代的照护差异研究——基于认知症照护者的质性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60-68. |
[8] | 房亚明, 王佳宝. 空间韧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风险治理的机制优化[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69-79. |
[9] | 王雪梅. 西北地区儿童主任履职问题分析——以H县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92-100. |
[10] | 何雪松, 于钰, 程怡雯. 2022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5-17. |
[11] | 朱媛媛, 王兴龙, 吴君霞. 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服务策略研究——以广州市S组织困境儿童服务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18-29. |
[12] | 方英. 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30-36,73. |
[13] | 周玲, 张东. 在线金融教育对社会工作者金融素养提升的作用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37-46. |
[14] | 梁露尹, 张艺楠. 自我污名对精神障碍者希望感的影响:家庭功能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47-56. |
[15] | 陈虹霖, 向娣, 王怡航. 轻度认知障碍照顾者的整合干预成效研究——以上海市长征医院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2): 57-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