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4, Vol. 24 ›› Issue (1): 79-89.

• 社会管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文化空间治理驱动的国际化社区柔性治理——基于南京市Q社区的案例研究

武艳华, 张志华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 收稿日期:2023-07-28 出版日期:2024-01-15 发布日期:2024-01-15
  • 作者简介:武艳华(1985—),女,满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工作,移民社会学。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来华婚姻移民的社会空间风险及其治理研究”(19BSH081)。

Flexible Governanc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Driven by Social and Cultural Space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Case of Q Community in Nanjing

WU Yanhua, ZHANG Zhihua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China
  • Received:2023-07-28 Online:2024-01-15 Published:2024-01-15

摘要: 柔性治理日渐成为国际化社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社会文化空间的分析框架,运用拓展个案研究法分析南京市Q社区案例,探究由公共空间、社会关系、社区制度等核心要件构成的社会文化空间治理驱动国际化社区柔性治理机制,挖掘社区治理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发现,在驱动实践中,公共空间居于内核性地位,在居民自治理念导引下,通过中外居民主导公共生活与文化规训的方式,驱动“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落地。社会关系居于基础性地位,受多元参与理念指导,经多主体的多元协同、优势互补过程,驱动多元协同治理主体的形成。社区制度居于保障性地位,受政府主导理念指导,经政府部门主导的柔性治理与多元考量,推动柔性治理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 柔性治理, 社会文化空间, 社会关系, 公共空间, 社区制度

Abstract: Flexible governanc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means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to improve governance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ocial and cultural space and adopting the extended case metho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ase of Q community,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Nanjing, investigates the flexible governance mechanism driven by social and cultural space composed of core elements such as public space, social relations and community system. The study further explores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path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ublic space is the kernel in practic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resident autonomy,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governance is put into practice with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residents taking the leading role in public and cultural disciplines. Guided by the idea of diverse participation, social relations play a fundamental part in the formation of subjectivities in “multipl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through the process of multiple coordination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he community system is the safeguar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exible governance strategy. Through flexible governance and multiple considerations led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social system driv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exible governance strategies.

Key words: flexible governance, social and cultural space, social relations, public spaces, community system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张良. 从管控到服务: 城市治理中的“城管”转型[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 206.
[2] 郎佩娟. 国家治理方法的变革与适用[J]. 国家治理, 2019(22): 3-10
[3] 杨丽. 国际化社区概念辨析[J]. 社团管理研究, 2011(6): 35-38
[4] 戴春. 社会融入: 上海国际化社区建构[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5.
[5] 连玉明. 基层治理: 国际社区治理经验与模式[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8: 191-257.
[6] 闵学勤. 基于协商的城市治理逻辑和路径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 131-136
[7] 樊鹏. 国际化社区治理: 专业化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国方案[J]. 新视野, 2018(2): 57-63
[8] 黄焕, SMOLDERS B, VERWEIJ J. 文化生态理念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为例[J]. 规划师, 2010(5): 61-67
[9] 傅才武. 文化空间营造: 突破城市主题文化与多元文化生态环境的“悖论”[J]. 山东社会科学, 2021(2): 66-75
[10]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金衡山,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20: 47-51.
[11] 朱兰珍. 国际化社区中的文化融合研究[M]. 北京: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20: 176.
[12] 晏晓娟. 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国际移民治理——基于社会融合的视角[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9(4): 100-108
[13] 王亮. 全球化背景下在华非洲人社区的生成及演进路径——以广州小北非洲人社区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 2017(2): 1-5
[14] 李俊良. 国际化社区基础设施与文化适应的互动机制[J]. 学术研究, 2022(12): 59-63
[15] 林丹. 国际社区建设与移民治理研究[J]. 社会建设, 2021(6): 85-95
[16] 华峰. 国际化社区的出现与应对[J]. 学海, 2013(1): 40-45
[17] 林移刚, 邓晓梅. 校地共建国际社区模式研究: 基于重庆某高校的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6): 53-58
[18] 刘中起. 国际化社区公众参与的路径研究[J]. 甘肃理论学刊, 2011(1): 48-51
[19] 陈孟. 多元文化视阈下西方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J]. 学术交流, 2016(5): 40-45
[20] 武艳华, 张志华, 房子琪. 政社互动下国际化社区协商治理的类型化研究——基于南京市四个案例的比较分析[J]. 城市问题, 2022(1): 95-103
[21] 赵聚军, 齐媛. 我国国际化社区治理中的外籍居民参与——基于京津三个国际社区的观察[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 27-36
[22] 黎熙元, 童晓频, 蒋廉雄. 社区建设——理念、实践与模式比较[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116.
[23] 何雪松, 孙翔. 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国际社区行动网络——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干预[J]. 河北学刊, 2020(6): 164-169
[24] 张乐天, 杨雪晶. “友情操作”: 某国际化社区居委会的治理策略[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6): 14-16
[25] 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Oxford: Wiley-Blackwell, 1991: 38.
[26] 白友涛, 吴填, 俞晓霞, 等. 引入与融合——城市国际化研究[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129-131.
[27] 林聚任. 论空间的社会性——一个理论议题的探讨[J]. 开放时代, 2015(6): 135-144, 8
[28] 麦克·布洛维. 公共社会学[M]. 沈原,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77.
[29] 陈鲁雁, 吴童. 柔性政策动员: 乡村治理中农户参与的实现机制——以独龙江乡草果产业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 90-99
[30] 成正兴.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乡土景观的“公共空间”构建[J]. 广西民族研究, 2022(1): 167-173
[31] 孙晶. 从工具主义到人本主义: 国家治理理念的现代化重塑[J]. 理论导刊, 2022(1): 80-84
[32] 迈克尔·萨迈斯, 迈克尔·科利尔. 迁移[M]. 张华,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91-93.
[33] MIDGLEY J. Welfare pluralism and the future of retirement-income prot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009, 25(2): 147-155
[34] 孙荣, 梁丽, 汤金金, 等.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上海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变迁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0: 115.
[35] 张大维. 优势治理: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乡村振兴路径[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1): 66-72
[36] 王超, 赵发珍, 曲宗希. 从赋能到重构: 大数据驱动政府风险治理的逻辑理路与价值趋向[J]. 电子政务, 2020(7): 89-98
[37] 薛东, 翁祖彪. 基于居民美好生活的社区公共空间构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20(2): 75-80, 90, 169
[38] 肯尼思·格根. 关系性存在——超越自我与共同体[M]. 杨莉萍, 译.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108.
[39] 王亮. 大都市涉外社区治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117.
[40] 丹尼尔·亚伦·西尔, 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 场景: 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M]. 祁述裕, 吴军,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1-3.
[41] 王薇, 宋彦. 城市治理中的“政府主导”与“政府引导”——以杭州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1(5): 127-13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