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5, Vol. 25 ›› Issue (4): 47-57.

• 社会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23年内蒙古医务社会工作者动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家博1,2, 哈斯额尔敦3, 王青格乐图4   

  1. 1.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2. 蒙古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蒙古国 乌兰巴托,14201;
    3.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 西宁,810007;
    4. 蒙古国科技大学社会人文学院,蒙古国 乌兰巴托,14191
  • 收稿日期:2024-07-03 出版日期:2025-07-15 发布日期:2025-07-15
  • 通讯作者: 哈斯额尔敦(1972— ),男,蒙古族,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工作;E-mail:1324845339@qq.com。
  • 作者简介:家博(1987— ),男,汉族,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医务社会工作。
  • 基金资助: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情感—技术—文化’能力融合的社会工作教育理念研究”(NGJGH2023221);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NGJGH2024782)。

A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Inner Mongolia: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Social Worker Dynamics Survey in 2023

JIA Bo1,2, HASI Eerdun3, WANG Qinggeletu4   

  1. 1.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2, China;
    2.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ngolia, Ulan Bator,14201,Mongolia;
    3.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Qinghai Minzu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7, China;
    4. School of Social and Humanities,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lan Bator, 14191, Mongolia
  • Received:2024-07-03 Online:2025-07-15 Published:2025-07-15

摘要: 基于2023年内蒙古医务社会工作者动态调查数据,分析内蒙古227名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分析、探讨公共服务动机、自我效能感和专业认同对其专业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服务动机、专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会显著正向影响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同时专业认同在公共服务动机与专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公共服务动机与专业认同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医务社会工作者自身应通过持续实践、学习和专业培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医院应加强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确保医务社会工作者在跨学科合作中能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服务对象的健康福祉。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者, 专业能力, 专业认同, 公共服务动机, 自我效能感

Abstrac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s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social work workforce and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Utilizing data from the 2023 Inner Mongolia Medical Social Workers Dynamic Survey,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227 medical social workers in Inner Mongolia. Employ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t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self-efficac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self-efficacy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ffecte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Moreov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was found to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hile self-efficacy moderat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medical social work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through ongoing practice,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Additionally, hospitals should strengthen social work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to ensure that medical social worker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services in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achieve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their clients.

Key words: medical social work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identity,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self-efficacy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刘芳, 王文雅, 佟成涛.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三全”服务模式探讨[J]. 现代医院管理, 2020(1): 91-94.
[2] 季庆英, 曹庆.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发展[J]. 社会建设, 2019(5): 13-21.
[3] 刘继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J]. 社会工作, 2012(7): 4-8.
[4] 仝秋含. 人才队伍建设: 政策发展的重点及其配套政策的缺位——基于2009—2018年社会工作政策的内容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6): 102-109.
[5] WEN Z. Government purchase of services in China: similar intentions, different policy design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7, 37(1): 65-78.
[6] 马烨. 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力构建之研究[D]. 台中: 东海大学, 2021: 8.
[7] 何欣, 王芳, 吕玉文, 等. 美国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课程体系: 能力为本的分析框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5(5): 50-63.
[8] 雷杰, 黄婉怡. 实用专业主义: 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界定及其逻辑[J]. 社会, 2017(1): 211-241.
[9] 马凤芝. 北京市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 251-255.
[10] 张亦弛. 角色差异: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对医疗场域的适应现状研究[J]. 社会工作, 2022(4): 80-92,108-109.
[11] 齐建.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半专业化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3): 162-164.
[12] 张春虎.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工作动机研究脉络及未来走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8): 1489-1506.
[13] 郑广怀, 朱苗. 生态因素如何影响循证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J]. 学海, 2021(3): 77-85.
[14] 郭晟豪. 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 基于角色认同中介的动机与行为关系研究[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1(1): 67-80.
[15] 王晔安, 杨铃, 张欢. 中国专业硕士教育的能力本位与实践学习: 基于104个MSW项目调查的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 2019(2): 40-53,109-110.
[16] 陈怡如. 长期照顾机构社工员之自我效能与工作压力之相关性研究[J]. 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学刊, 2020(8): 27-64.
[17] 萧文高. 老人照顾服务社会工作者之职能、专业认同、成就感与离职倾向[J].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刊, 2017(1): 149-195.
[18] LIU B. Evidence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of social worker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09, 75(2): 349-366.
[19] 王兴, 庞丽梅, 刘冬冬. 青年社工从业动机与职业发展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4): 40-44.
[20] 王昶, 宋信强. 社会工作者公共服务动机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一个双调节模型[J]. 特区经济, 2021(7): 77-81.
[21] DECI E L, RYAN R M. The general causality orientations scale: self-determination in personality[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85, 19(2), 109-134.
[22] 李晨. 禁毒社工的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多重中介效应[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24(1): 84-88.
[23] STETS J E, BURKE P J. Identity theor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J].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0, 63(3): 224-237.
[24] TIERNEY P, FARMER S M. Creative self-efficacy: its potential antecedents and relationship to creativ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45(6): 1137-1148.
[25] 张倩秋, 方洵. 青年社工的职业认同: 内驱还是外驱?——基于珠三角地区25所社工机构的调查[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4): 155-164.
[26] 黎燕丽. 社工职业认同度与社工专业能力发展探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3): 23-29,88.
[27] 曾启宇, 家博, 包晗, 等. 职业认同和工作投入在医务社会工作者组织支持与工作满意度间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24(21): 80-84.
[28] 郭书铭. 身心障碍福利机构社工员特教专业知能、自我效能、角色压力之相关研究[D]. 嘉义: 嘉义大学, 2013: 111.
[29]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2): 191-215.
[30] 唐咏, 陈海燕, 叶芙蓉, 等.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机构组织环境与职业认同研究[J]. 社会工作, 2021(4): 44-58,105-106.
[31] 易松国. 社会工作认同: 一个专业教育需要正视的问题[J]. 学海, 2019(1): 116-123.
[32] 陈文春, 张义明, 陈桂生. 从职业认同到工作投入: 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作用与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8(2): 118-128.
[33] 温忠麟, 叶宝娟.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 竞争还是替补?[J]. 心理学报, 2014(5): 714-726.
[34] SMITH G T, MCCARTHY D M, ANDERSON K G. On the sins of short-form development[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00, 12(1): 102-111.
[35] 包元杰, 李超平. 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 理论结构与量表修订[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7): 83-91.
[36] JIANG H, WANG Y, CHUI E, et al.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of social workers in Beijing, China: the role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agency type[J].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2019, 62(1): 146-160.
[37] PEDRAZZA M, TRIFILETTI E, BERLANDA S, et al. Self-efficacy in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self-efficacy scale for social workers[J]. Social sciences, 2013, 2(3): 191-207.
[38] 姜海燕, 王晔安. 承认的作用: 基于社会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实证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16(4): 149-158.
[39] WANG Y, CHUI 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erceived social work competence scale in China[J].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017, 27(1): 91-102.
[40] 唐咏, 严莹. 民政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角色、职业认同与工作情绪——基于CSWLS 2019数据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5): 1-11.
[41] 廖静薇. 台湾地区精神医疗社会工作者专业认同之研究[D]. 台中: 东海大学, 2002: 31.
[42] FORNELL C, LARCKER D F.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 18(1): 39-50.
[43] 朱晓萍. 专业能力在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压力与抑郁水平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D].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21: 21.
[44] 林秉贤. 台湾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之生态与社会工作专业胜任能力之研究——以财团法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为例[D]台中: 东海大学, 2016: 134.
[45] 付蕾. 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市53家社会组织为例[D]. 成都: 西华大学, 2017: 5.
[46] 林秉贤. 台湾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继续教育生态适配度、专业支持感与专业价值感对专业胜任能力之影响[J]. 台大社工学刊, 2017(12): 47-96.
[47] 陈香君. 台湾学校社会工作人员专业知能探讨[D]. 台北: 台湾大学, 2012: 7.
[48] 高嘉宏. 社会工作督导功能与社会工作专业能力之相关研究——以住宿型身心障碍机构为例[D]. 台中: 朝阳科技大学, 2013: 6.
[49] 林诚彦.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想象”及其影响[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31-38.
[50] 张黄振汉. 青年社工职业抱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以S市为例[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22: 65.
[51] 柯智慧.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之医务社会工作核心能力初探——以医学中心为例[D]. 台中: 东海大学, 1993: 71.
[52] 熊蕙筠, 王怡人, 薛淑珍, 等. 医务专科社会工作师核心职能与训练评量之研究: 以某医学中心为例[J]. 台湾社会工作学刊, 2019(9: ): 121-152.
[53] 黄凯旋. 社会工作者组织支持感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公共服务动机和情绪劳动的链式中介作用[D].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6.
[54] 黄珊珊. 北京市民办NGO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 6.
[55] 张欢, 郝伟琪, 宋万召. 变革型领导力、专业自主性与社会工作者专业发展[J]. 社会建设, 2020(3): 64-77.
[56] 尹广文. 社会工作核心能力培养和专业教育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5(1): 102-105.
[57] 王永慈, 刘一龙, 邱湘婷, 等. 台湾新进社会工作者的职场经验初探[J]. 台湾社会工作学刊, 2017(12): 77-106.
[58] 吴佳俊, 徐选国. 迈向技能为本: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与生产转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 11-25.
[1] 黄国英, 叶福怡, 吴嘉恒. 工作自主性和医疗体系的工作支持度:医务社会工作者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2): 52-59.
[2] 何志晶, 王志中, 常碧如.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职业选择机制探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61-69.
[3] 黄丹, 罗英廷, 林文亿. 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的开发与检验[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3): 15-22.
[4] 谢寒, 李斌. 校园欺凌与自我效能感提升: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新”面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6): 32-38.
[5] 李棉管, 岳鹏燕. 专业认同的悖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意外后果——职业社会学的解释视角[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49-57.
[6] 马林刚, 邹松, 秦广强. 两岸社会工作本科生自我专业认同的比较与思考——基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台湾Z大学的实证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6): 52-58,65.
[7] 林诚彦.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想象”及其影响[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31-38.
[8] 张金俊, 王文娟.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 17(1): 66-72.
[9] 黎燕丽. 社工职业认同度与社工专业能力发展探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3): 23-2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