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5, Vol. 25 ›› Issue (5): 65-73.

• 社会管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阻碍问题研究

何继新, 高文静   

  1.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84
  • 收稿日期:2024-09-20 出版日期:2025-09-15 发布日期:2025-09-15
  • 作者简介:何继新(1972— ),男,汉族,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管理。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低龄老年人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行为选择及其促进机制研究”(22BSH125)。

External Constraints and Endogenous Motivation: A Study on the Obstacles for the Young Elder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Community

HE Jixin, GAO Wenjing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 Received:2024-09-20 Online:2025-09-15 Published:2025-09-15

摘要: 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进程中,低龄老年人是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其参与过程面临主体融入机会挤压化、基层参与行为分疏化、共同体供需匹配参差化等阻碍。文章基于嵌入性理论构建“关系—动机”的阻碍生成逻辑框架开展研究,发现社区在外部约束和利益考量的叠加作用下采取策略性妥协行动,致使供给侧的合作支持羸弱;低龄老年人在斥力感知和价值维持的叠加作用下采取漠然性适从行动,致使需求侧的参与动力消弭;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约束的催化作用,共同造成了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阻碍。因此,亟须从强化供给侧回应力和需求侧表达力着手,达成资源流与信息流的高效畅通,促进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关键词: 低龄老年人, 基层治理共同体, 社区, 生成机理

Abstract: In the pursuit of joint constructio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shared benefits, the younger elderly represent a vital force in foster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within communities. However, their participation encounters various obstacles, such as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stakeholders, the fragmentation of grassroots particip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misalignment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obstacles through the lans of an obstacle logic framework centered on “relationship-motivation”. It reveals that communities often take strategic compromises due to external constraints and competing interests, which weakens cooperative support on the supply side while eliminates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n the demand side. Moreover,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supply and the demand sides further hinders elderly’s participation in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itiatives.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enhance the emphasis on the supply side and amplify the demand side expressions to facilitate efficient and smooth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flows, thereby encouraging the younger elder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realize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ing.

Key words: young elderly people, grassroots governance community, community, gener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 C916
[1] 何继新, 郑沛琪, 孟依浩. “数智化公共服务平台”供给生态圈建构逻辑及协同路径[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3(1): 65-74.
[2] 何继新, 张湛. 新基建驱动基层治理共同体: 要素品相、逻辑理路与推进路径[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5): 57-65.
[3] 赵宝爱. 论高校退休教师的社会参与问题——以慈善为视角[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4): 97-101.
[4] 张娜. 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开封市为例[J]. 西北人口, 2015(5): 91-94,100.
[5] 宋璐. 农村老年人生产性老龄化模式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21(4): 67-82.
[6] 胡耀岭, 姚金阳, 胡泽达. 社会参与对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西北人口, 2025(1): 1-14.
[7] 何继新, 夏五洲, 高雪宁. “借势”嵌入与“有为”补能: 社区环境线索对低龄老年人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影响路径[J]. 人口与发展, 2024(1): 83-95,142.
[8] 鞠春彦, 李凯. “老有可为”: 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积极老龄化[J]. 人文杂志, 2020(6): 112-119.
[9] 陆杰华, 韦晓丹. 老龄社会新形态下城市老年群体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1(2): 65-73.
[10] 刘天元. 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困境的生成机理与优化路径[J]. 北京社会科学, 2023(4): 118-128.
[11] 徐文洋, 俞世伟.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老年群体的数字社会排斥与消解[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3): 306-318.
[12] 李磊, 李连友. 习近平关于老年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 68-75.
[13] 王进文. 主体性取向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 实践逻辑与路径建构[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74-85.
[14] 黄思.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农村老年组织: 治理资源与参与机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6): 74-79.
[15] 王辉, 宋敏. 老年人参与和乡村治理有效: 理论建构与实践机制[J]. 农业经济问题, 2021(5): 45-53.
[16] 孔泽宇, 严新明. “老有所养”能否促进“老有所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11): 1-16.
[17] 黄凌云.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融入: 面向老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包容策略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24(5): 120-127.
[18] 张艳国, 刘小钧. 我国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3(3): 17-29.
[19] 匡亚林, 蒋子恒. 迈向数字包容: 农村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衍生风险及治理[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100-108.
[20] 姜晓萍, 康传彬. 关系—动机: 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形成机理研究[J]. 治理研究, 2023(4): 61-74,159,2.
[21] 杨冬. 脱嵌与内嵌: 智慧工程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基于技术嵌入理论[J]. 高校教育管理, 2024(1): 33-46,69.
[22] POLANYI K.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 of our time[M]. Boston: Beacon Press, 2001: 25.
[23] 马克·格兰诺维特. 镶嵌: 社会网与经济行动[M]. 罗家德,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1-27, 56-77.
[24] 张慧. 嵌入性理论: 发展脉络、理论迁移与研究路径[J]. 社会科学动态, 2022(7): 14-25.
[25] 牛耀红. 媒介化协商共治: 一种成长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3(11): 5-22,126.
[26] 林进龙, 穆光宗. 生产性老龄化: 反思、超越与中国化[J]. 探索与争鸣, 2023(3): 118-131,179-180.
[1] 陈爱如, 段润知. 儿童独立活动性视域下儿童友好社区营造的实践研究——基于W社区儿童服务项目的剖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5): 15-22.
[2] 吴睿, 唐伟. 适应性重构:后项目制下社区组织服务巩固的应对策略与实践机制——以C市S社区居委会的实践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5): 44-51,73.
[3] 谢尊贤, 康倩. 基于TM-PMC指数模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内容分析及量化评价[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5): 85-96.
[4] 张弛. 政策主体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效果评估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5): 97-110.
[5] 陈静, 罗琴. 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缺失与重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4): 68-78,88.
[6] 张育广, 韩曜骏. 多元共治: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智治的探索——基于广州市旧南海县社区的案例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2): 85-93.
[7] 刘玉兰. 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下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体系重构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1): 19-26.
[8] 王文, 聂继凯. 居民组织化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5, 25(1): 49-57,69.
[9] 谢晓亮, 谢涤湘. 社区公园的健康效益国际研究进展[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6): 81-89.
[10] 胡小军. 社区慈善的实践模式与发展支持体系构建[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6): 90-100.
[11] 许嘉祥, 童敏.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50-60.
[12] 高菊, 史萌. 失能失智老人社区托养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3): 61-68.
[13] 侯俊东, 栾雅慧. 社区志愿服务共同生产:内涵逻辑及过程机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1-10.
[14] 王慧娟. 论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的四种取向[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28-35.
[15] 武艳华, 张志华. 社会文化空间治理驱动的国际化社区柔性治理——基于南京市Q社区的案例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 24(1): 79-8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