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2, Vol. 22 ›› Issue (1): 23-31.
陈莹
CHEN Ying
摘要: 失独老人在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后面临深层次固化的自我身份“特殊化”和集体身份“差别化”的危机。这种认同危机对失独老人及其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到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研究尝试运用抗逆力理论,分析如何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提升失独老人对抗身份认同危机的能力,重建其身份认同。主要以三个失独群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的运作过程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中,发现抗逆力的培育可以逐步减缓失独老人身份认同危机的影响和对其生活的负面连锁效应,同时可以增强失独老人的个体能力特质和环境支持网络建设,达到重建其身份认同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
[1] 徐晓军, 刘炳琴. 失独人群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心理援助[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2): 122-128 [2] 王松. 失独者哀伤阶段“个人主观经验”的调适与转化[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3): 27-30 [3] 方曙光. 社会排斥理论视域下我国失独老人的社会隔离研究[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 73-78,84 [4] 郑佳然. 认同视角下失独对中老年妇女的影响及其政策干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7): 139-145 [5] YONGQIANG ZHENG, THOMAS R, LAWSON.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as shiduers: narratives from Chinese older adults who lost their only chil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14, 24(4): 399-406 [6] 郭会宁. 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及其价值观念重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 120-125 [7] 周利敏, 朱伟健. 断裂与重构: 失独老人情感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2): 18-25 [8] 彭扬帆. 社会支持视域下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援助[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22): 5594-5599 [9] 方曙光. 社会工作个案介入下失独老人的心理抚慰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 2017(3): 42-48 [10] 肖云, 杨光辉. 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相应对策[J]. 人口与发展, 2014(1): 107-112 [11] 姚金丹. 社会工作增能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分析[J]. 社会工作, 2012(10): 24-27 [12] 陈莹. 从被动性到能动性: 失独老人应对养老风险的抗逆力建设[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1): 63-68 [13] ANN S MASTEN, KARIN M BEST, NORMAN GARMEZY. 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990, 2(4): 425-444 [14] 白倩如, 李仰慈, 曾华源. 复原力任务中心社会工作: 理论与技巧[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 [15] RUTTER MICHAEL. Psychosocial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s[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1987, 57(3): 316-331 [16] 王莹.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50-53 [17] 谢立黎, 黄洁瑜. 中国老年人身份认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4(1): 55-66 [18] 陈莹. 情境危机: 失独老人的自我标签过程解读[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 89-94 [19] MARK W FRASER, JACK M. RICHMAN, MAEDA J GALINSKY. Risk, protection, and resilience: towar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J]. Social work research, 1999, 23(3): 131-143 [20] GORDON RICHES, PAM DAWSON. Communities of feeling: the culture of bereaved parents[J]. Mortality, 1996, 1(2): 143-161 [21] RUTTER C F. Psychosocial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s[M]// J ROLF, A S MASTEN, D CLCCHETTI, et al.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81-214. |
[1] | 童敏, 吴宝红. 从英雄主义到平民关怀: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与重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5-12. |
[2] | 赵芳, 孔春燕. 基于“关系”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13-19. |
[3] | 何龙韬, 吴汉. 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反思能力教学和培养模式[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20-30. |
[4] | 秦海波, 李玉昆, 赵燕燕, 程海源. 提升薪资能否留住社会工作者?——工作自主权的调节作用[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31-40. |
[5] | 金舒衡, 戴海静. 社区不文明行为与流动母亲的安全感——兼论社会工作的空间介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41-47. |
[6] | 雷杰, 易雪娇, 张忠民. 行政化导向的新管理主义:乡镇 (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湖南省“禾计划”A市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62-74. |
[7] | 于铁山, 居正. 政治与专业互嵌:社会工作机构党建发展与服务进阶研究——以广东省D地27家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4): 86-92. |
[8] | 文军, 敖淑凤. 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5-12. |
[9] | 韩央迪, 黄翠萍, 张雪峰, 王琛迪, 李相蒲. “橙希”互助:循证导向下的癌患家属照顾者生活希望计划——以上海市H医院肿瘤内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13-22. |
[10] | 赵迪, 张志鹏, 张伟. 因为专业所以认同——南京市社会工作者主观地位认同的质性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23-34. |
[11] | 陈蓓蓓. 分类视阈下社会工作机构公共危机应对研究——基于湖北省H市的调查[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35-44. |
[12] | 时怡雯, 周静. 整合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究——基于云南省Y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需求评估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45-54. |
[13] | 杨红, 陈涛. 社会工作机构支撑的村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北京市Z村治理模式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3): 80-91. |
[14] | 何雪松, 王天齐. 2021年社会工作研究年度进展述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5-15. |
[15] | 何健, 蓝财广. 互助助人VS助人自助: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念的新阐释[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1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