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18, Vol. 18 ›› Issue (6): 59-65.
方英, 朱俊熔
FANG Ying, ZHU Junrong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项目制开始成为我国中央政府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的常见形式,此时的项目制主要是借鉴市场竞争机制激活科层制,而作为项目承接载体的基层政府部门的运作策略受到较多研究关注。2007年之后,广东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培育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种新的承接载体,使社会服务领域的项目制出现了科层制外新的组织载体。以社工机构为例,分析了项目制下科层制和市场机制对社工机构“制度同形”的影响,以及社工机构在面对相同的制度环境时如何进行创新,逐步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1] 周雪光. 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J]. 开放时代, 2015(2):82-102. [2] 付伟, 焦长权. "协调型"政权:项目制运作下的乡镇政府[J]. 社会学研究, 2015(2):98-123. [3] 黄宗智, 龚为纲, 高原. "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J]. 开放时代, 2014(5):143-159. [4] 尹利民. 也论项目制的运作与效果——兼与黄宗智等先生商榷[J]. 开放时代, 2015(2):143-156. [5] 陈家建. 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2):64-79. [6] 杜春林, 张新文. 从制度安排到实际运行:项目制的生存逻辑与两难处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82-88. [7] 姚荣. 大学治理的"项目制":成效、限度及其反思[J]. 江苏高教, 2014(3):12-16. [8] 方英. 政府培育下的社工机构发展[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9] 史普原. 政府组织间的权责配置——兼论"项目制"[J]. 社会学研究, 2016(2):123-148. [10] PAUL J. 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3, 48(2):147-160. [11] 折晓叶, 陈婴婴.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1(4):126-148. [12] 渠敬东, 周飞舟, 应星.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9(6):104-127. [13] 陈水生. 项目制的执行过程与运作逻辑——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政策学考察[J]. 公共行政评论, 2014(3):133-156. [14] 社工中国网. 2017年度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选工作通知[EB/OL].[2017-10-26]. http://www.sohu.com/a/200435679_280188. [15]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EB/OL].[2016-11-08]. http://www.gdsgs.org/news/gd/2260.html. [16] 林洁. 广东持证社工达6.5万社工机构1406家居全国首位[EB/OL].[2018-3-26]. 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8/0326/31022.shtml. [17] 渠敬东.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 中国社会科学, 2012(5):113-130. [18] 王向民. 中国社会组织的项目制治理[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5):130-140. [19] BECKERT J.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revisited: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 institutional change[J]. Sociological theory, 2010, 28(2):150-166. [20] RAMANATH R. Limits to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examining internal processes in NGO——government interactions[J]. Nonprofit &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07, 38(1):51-76. |
[1] | 朱浩, 徐姝红. 社会组织参与儿童福利服务供给的困境与机制创新:以上海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2): 70-78. |
[2] | 陈静. 外力与内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获得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2, 22(1): 69-77. |
[3] | 卓彩琴, 张雪辉, 张倩昕. 助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基于广东省盲人协会的个案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6): 50-60. |
[4] | 秦庆, 梁丽红, 李德波. 组织场域视角下儿童保护类社会组织资源整合机制探索——以昆明市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2): 59-67. |
[5] | 张超, 张佳缘. 员工期望、组织交代与合法性:社会服务组织内部合法性建构——基于杭州NC社会创新联合机构的动态考察[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2): 68-75,84. |
[6] | 李凌鸥. 科层治理与组织合法性: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双重逻辑与实现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6): 78-88. |
[7] | 方英. 有边界合作:项目制下社会工作机构与街道办、居委会的新型关系[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4): 58-68. |
[8] | 朱媛媛. 折叠式关系: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现实空间与实践路径——以G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4): 69-77,96. |
[9] | 周玲, 杜娟. 社会组织从业者金融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956份问卷[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32-40. |
[10] | 匡梦叶. 项目制视角下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以广州市幸福社区建设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6): 93-101. |
[11] | 井世洁, 赵平. 社会组织参与西部农村综合性扶贫的行动研究——以甘肃省Y县Z村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 19(1): 26-34,61. |
[12] | 陈蓓丽, 吴同. 新形势下优抚工作社会化探索的实践——以上海浦东新区优抚对象社会工作干预项目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6): 5-12. |
[13] | 胡琪. 社会组织支持失独家庭的路径与规范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5): 78-86. |
[14] | 蔡想, 陈社英. NGO与社会发展——论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3): 72-77. |
[15] | 刘振, 朱志伟. 目标与结构:社区社会组织的类型化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2): 72-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