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 ›› 2020, Vol. 20 ›› Issue (3): 75-83.
陈蓓丽, 吴佳峻, 徐选国
CHEN Beili, WU Jiajun, XU Xuanguo
摘要: 随着社会治理创新进程的推进,探索社区营造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论意涵、实践模式和行动路径尤为必要。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认为,社区营造是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反向保护机制。中国台湾社区建设实践经历了从社区发展向社区营造的动力转化,而中国大陆社区建设也经历了独特的历史变迁,并在社区治理进程中逐渐吸纳中国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和理念。基于对浙江省塘村“柴砖银行”社区营造项目实践的经验研究发现,塘村社区治理实践与社区营造之间既具有内在契合性又凸显其本土异质性,以社区为本、嵌入社区生活情境、注重基层社区民主元素的激发应成为本土社区营造的关键特质。
中图分类号:
[1] | 徐永祥. 社区发展论[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15. |
[2] | 杨敏. 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07(4): 137-164 |
[3] | 林尚立. 社区: 中国政治建设的战略性空间[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2): 58-64 |
[4] | 费孝通. 居民自治: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J]. 江海学刊, 2002(3): 15-18 |
[5] | 莫筱筱, 明亮. 中国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及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 91-96 |
[6] | 尹广文. 社区营造: 一个新的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4): 159-164 |
[7] | 卡尔·波兰尼. 巨变: 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M]. 黄树民, 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8] | 加雷斯·戴尔. 市场的限度[M]. 焦兵,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62. |
[9] | 王绍光. 大转型: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J]. 中国社会科学, 2008(1): 129-148, 207 |
[10] | 黄斐. 新自由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和后资本主义[J]. 国外社会科学, 2019(3): 23-27 |
[11] | 张超颖. “逆全球化”的背后: 新自由主义的危机及其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1): 66-72 |
[12] | 贾玉娇. 社会建设: 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J]. 甘肃理论学刊, 2012(3): 10-15 |
[13] | 闵学勤. 通往公共美好生活的可能及可为[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8(6): 55-62 |
[14] | 邢瑜. 政策变迁对社区意涵的影响: 中国台湾一九九四至二零一二的社区总体营造政策[J]. 中国台湾行政评论, 2013(4): 16 |
[15] | 赵环, 叶士华. 社区参与: 我国中国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 29-35 |
[16] | 于海利. 互助与博弈: 试论中国台湾社区营造中多元主体的互动机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6): 58-64 |
[17] | 吴纲立. 永续社区理念之社区营造评估体系建构之研究: 以台南县市社区营造为例[J]. 住宅学报, 2007(1): 21-55 |
[18] | 罗家德. 社区营造的理论、流程与案例[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128. |
[19] | 梁漱溟. 乡村建设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284. |
[20] | 耿敬, 姚华. 行政权力的生产与再生产——以上海市J居委会直选过程为个案[J]. 社会学研究, 2011(3): 153-178, 245 |
[21] | 徐永祥. 政社分工与合作: 社区建设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 东南学术, 2006(6): 51-57. |
[22] | 徐选国, 赵阳. 迈向共享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结构转向[J]. 新视野, 2018(4): 15-22 |
[23]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EB/OL].(2017-06-12).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6/12/content_5201910.htm |
[24] | 苗大雷, 曹志刚. 中国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历史经验、未竟问题及启示——兼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10): 87-93 |
[25] | 田雄, 郑家昊. 被裹挟的国家: 基层治理的行动逻辑与乡村自主——以黄江县“秸秆禁烧”事件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 2016(2): 141-151 |
[26] | 杜赞奇. 文化、权力与国家: 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1-2. |
[27] | WATT S, HIGGINS C, KENDRICK A.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A move towards community empowerment[J].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2000, 35(2): 120-132 |
[28] | 任文启. 社区治理抑或社区营造: “三社联动”的理论脉络与实践反思[J]. 社会建设, 2017(6): 16-28 |
[1] | 房亚明, 周文艺, 黄建栩. 社会工作机构嵌入农村社区营造的机制建构[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4): 80-88,98. |
[2] | 赵定东, 黄炤羿. 社区营造中的时间银行:优势、困境与改进策略——以兰溪市兰江街道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 20(2): 71-80,91. |
[3] | 顾江霞. 以社区为本:城市治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H市幸福社区创建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展的社区性谈起[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1): 48-54. |
[4] | 姜微,薛在兴. 论从机构救助到社区为本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建设[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 13(2): 27-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