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More>>
  2015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1-4.  
摘要     [HTML] ( ) PDF (1744KB)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工作
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王晓慧1, 张婷旖2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5-9.  
摘要     [HTML] ( ) PDF (911KB)

从19世纪开始至今,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经历了发起和衰落、再次出现与发展,以及近年来的新变化等阶段。分析每个阶段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和相关的论题,将在四个方面对中国有所启示和借鉴。一是企业社会工作在应对劳动问题上有优势,我国应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二是政府应加强与完善劳动立法,为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三是以工会为依托,推进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四是加强企业社工专业教育,提升实务工作者的能力。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校教师创办社会工作机构的意义与发展路径分析
廖鸿冰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10-15.  
摘要     [HTML] ( ) PDF (977KB)


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重要的专业力量, 是连接政府、社会、个人的桥梁和纽带。民政部门鼓励高校社会工作教师带头成立社会工作机构,以承接各项社会服务。高校教师创办社会工作机构有着专业优势,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及社会工作本土化,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促进教学、科研与实务的发展。但是在创办机构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社会认知不足等一些问题与困难,需要从政策导向、自身能力建设、政社互动合作、多方支持等方面加以解决,建立一种有利于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制度与政社合作、校企合作机制。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三国杀小组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研究
姚政宏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16-20.  
摘要     [HTML] ( ) PDF (914KB)

采用实务研究方法,以三国杀桌游小组为研究载体,探讨青少年社会工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实践显示,三国杀桌游小组能够响应青少年的群体话语,桌游与小组游戏的有机结合能够切实推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成长与发展。这个案例表明,实操层面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可以与社会流行议题自然衔接,社工应灵活把握方法,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提供有效服务。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管理
走向协同型的社会治理
李斌, 王镱霏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21-26.  
摘要     [HTML] ( ) PDF (1091KB)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是社会、市场和国家三者之间互相制衡,社会治理的目标往往以守护社会底线为基准,三者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张力。中国社会治理强调国家主导,市场与社会协同。经过20世纪50年代以后近30年的计划经济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市场改革,意识形态逐渐由强调“阶级斗争”过渡到突出“经济发展”,与此相伴的中国社会原子化、碎片化现象突出。“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应该以民生型社会建设为逻辑起点,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各自承担相应功能,并自觉维护各方使命与权利。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治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功能定位
冯元1, 彭华民2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27-32.  
摘要     [HTML] ( ) PDF (978KB)

 全国性与地方性社会工作行业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将其置于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行业组织需要从治理与服务两大维度来实现自身功能与价值。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行业自治与服务,促进社会工作机构与人才发展,增强社会治理主体力量。同时,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还应直接参与提供社会服务,促进民生建设,通过引领与示范促进社会行业发展,提升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与专业认同度。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香港艾滋病患者机构救助模式及启示
——基于香港X机构的实地研究
李鹏超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33-39.  
摘要     [HTML] ( ) PDF (1288KB)

艾滋病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内地在艾滋病患者救助方面的工作模式也逐渐显现出不足:政府重预防、轻救助;机构救助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学界研究重理论、轻实务救助论证;媒体宣传不到位。香港艾滋病患者机构救助工作模式效果良好。社工、护士、物理治疗师、筹募团队“四位一体”密切合作,以艾滋病患者为中心,提供生活、心理、危机干预和个人发展等全方位的服务,这些实践经验为内地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论我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形成路径
屈振辉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40-44.  
摘要     [HTML] ( ) PDF (827KB)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不发达,与社会工作立法的缺位有关。在我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形成,应当有其较为特殊的路径,即对现有民政法规的立改废、移植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立法,以及社会工作伦理的法律化、社会政策的法律化四条途径,应对其予以足够关注和重视。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质量评价 ——来自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张乐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45-54.  
摘要     [HTML] ( ) PDF (1347KB)

高质量的社会工作本科教育是高校向社会输出优秀社会工作人才的保障。本次调查以十所国内高校的社会工作本科生为对象,详细询问了他们对现有社会工作核心课程教学和专业实习各项内容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而对于实习活动的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明晰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最高,对带有实务性质的专业主干课的教学满意度居中,对于那些纯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评分最低;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实习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足,实习效果不佳。提高社会工作教学质量,应从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和实习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本土化的建构。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如何做好“深度访谈”
——将社会工作技巧应用于访谈中
向羽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55-62.  
摘要     [HTML] ( ) PDF (1299KB)

深度访谈是社会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社会工作的个案面谈与深度访谈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实践经验表明,社会工作技巧对深度访谈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面谈准备”和“访谈关系建立”等技巧对面临“陌生对象”的深度访谈有特别的作用;另一方面,“访谈地点选择”“访谈时间控制”“面谈过程”“面谈工具使用”及“面谈反思”等技巧对改善深度访谈的质量有普遍性的作用。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辅导员功能拓展与角色重塑
易钢1, 蔡若佳1, 曾雅丽2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63-66.  
摘要     [HTML] ( ) PDF (1299KB)

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形式,新的历史时期辅导员工作创新尤其是功能扩展和角色转型,都面临新的挑战。推动辅导员工作创新有多种途径。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有助于辅导员功能拓展和角色重塑,是创新辅导员工作思路,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科探索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之完善
余向阳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67-73.  
摘要     [HTML] ( ) PDF (708KB)

未成年犯罪人的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当在我国刑法中规定未成年犯罪人不适用财产刑,应设立未成年犯罪人的前科消灭制度,明确规定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的特殊情形及未成年犯罪人假释的适用对象及实际执行的最少刑期,以便对未成年犯罪人的量刑及执行有明确的依据。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时间理论在组织研究中的进展
谢卫红1, 李忠顺1, 屈喜凤1, 王永健2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74-82.  
摘要     [HTML] ( ) PDF (1169KB)

无论是社会领域还是自然世界,时间都是最为重要的构成维度。在组织研究中,无论是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如工商企业,抑或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如社会工作协会,时间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成共识。时间性是组织的内在特征,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更好地把握变革的时机与节奏。学界已有文献对组织中的时间理论进行了大量探讨,但缺乏系统的梳理,难于把握时间理论的发展脉络。通过整理和消化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厘清时间理论在组织研究中的进展情况,从时间的概念及内涵、组织中的时间内涵以及时间理论在组织研究中的拓展进行详细地阐述。此外,也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组织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解构之后何为
——以绘画为例的后现代艺术批判
王瑛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 15 (1): 83-87.  
摘要     [HTML] ( ) PDF (1205KB)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绘画艺术与传统绘画迥然相异。它们消解艺术和非艺术的界线,概念阐释大于作品本身的内涵,同时融和多种表现形式,以一种叛逆的姿态宣告艺术的另一种面貌,反映时代的和艺术的声音。后现代艺术之后的重构之路需要体现人的生命精神;需要邀约传统,在传统中领悟艺术的真谛;需要围绕人的生活和现实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艺术自身表现源于和高于生活并充溢艺术精神的艺术。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