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More>>
  2016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1-.  
摘要     [HTML] ( ) PDF (0KB)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工作
毛泽东时代中国行政性社会工作绩效研究
查明辉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5-11.  
摘要     [HTML] ( ) PDF (3194KB)


摘要: 社会工作者被称为“社会工程师”,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致力于改变社会,这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某些契合性。毛泽东同志的理想也是要致力于缔造一个全新的社会。尽管通常认为,毛泽东时代无专业社会工作,但考察毛泽东时代中国行政性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的绩效,充分说明,毛泽东时代中国行政性社会工作成就巨大。当前中国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应当吸收毛泽东时代中国行政性社会工作的良好经验。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析
吴骏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12-18.  
摘要     [HTML] ( ) PDF (893KB)

发展性社会工作是一种在理念和介入策略上不同于传统社会工作的新实践取向,它在社区层面的介入是一种新的有益尝试,也将是未来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社区、社区发展和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探讨,结合现阶段在社区层面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实务内容和实践,梳理和建构“个人发展——经济发展——社区发展——社会发展”四个层次的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对发展性社区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回应米奇利关于社区发展性社会工作取向的探索。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返乡农民工社会适应困境及其社会工作介入初探——以江西省泰和县T村为例
卢云龙子, 张世勇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19-24.  
摘要     [HTML] ( ) PDF (978KB)

随着返乡农民工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回乡之后的社会适应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T村返乡农民工的实地调查发现,返乡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经济来源不稳定、社会支持系统缺乏、子女教育问题、文化娱乐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社会适应困境。基于优势视角理论,从该农村社区文化背景出发,提出了以重建社区文化为目标,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挖掘、利用返乡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社区的资源,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社会适应的介入策略。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来深流动儿童社区融入小组工作模式的探索——基于流动儿童社区融入的实地研究
彭佳慧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25-32.  
摘要     [HTML] ( ) PDF (758KB)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流动儿童社区融入现状及需求情况,认为流动儿童面临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社区融入等诸多问题,在个人、朋辈群体、家庭及社区层面存在需求。以深圳市坪山新区大工业区内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从社工的角度出发,运用小组工作的手法,设计了流动儿童社区融入的“个人+朋辈+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小组工作模式,在6个小组案例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流动儿童社区融入小组工作的预估困难和应对计划。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民国时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究——以北平、成都、南京三地的实践为中心
王春霞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33-38.  
摘要     [HTML] ( ) PDF (1000KB)

民国时期,我国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务经验。北平市精神病院社会服务部通过会谈治疗、职业治疗和娱乐治疗等方式服务患者,成效明显。成都“儿童行为指导所”为各种有人格障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社会治疗服务,以预防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南京精神病防治院实施的“医学—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代表了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管理
失独群体自组织的形成及其社会治理功能——基于江苏、上海的实地调查
陈恩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39-47.  
摘要     [HTML] ( ) PDF (1426KB)

由于失独者的特殊心理特征及缺少有效外部干预,在特定机会—结构条件下,失独群体以弱组织形式绕过体制屏障、建构群体认同、获得领导精英、招募同命人、克服资源制约,从而建立起基于“命缘”的联谊互助自组织,并不断分化出更多自组织。失独群体自组织在失独者的精神慰藉和社会融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缺位所造成的失独群体社会治理难题。但失独群体自组织存在诸如心理极化现象、过分依赖领导精英、缺乏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二次伤害及增强“失独”问题化等缺陷,建议政府正确认识失独群体自组织的功能,扶持和引导失独群体自组织的发展。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以社区为本:城市治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H市幸福社区创建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展的社区性谈起
顾江霞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48-54.  
摘要     [HTML] ( ) PDF (1515KB)

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H市幸福社区创建活动中不同社区治理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同时与H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的社区服务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政府、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各自的角色,以及三者合作的可能性及方向。有效的城市治理应是能够回应社区居民需要,能够动员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城市治理,即开放社区居民参与的渠道、引导新兴社会服务组织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推动城市社区社会资本(如邻里互助等)的发展、以社区为本的城市治理。以社区为本的城市治理着眼于以社区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促进社区内部以及社区之间的合作,以实现社会团结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社会政策发展方向上,政府在让渡服务空间的同时,需要对新兴的社会组织加强引导、规范,增加体制内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社区善治”的目标。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研究——以广东D市H家庭服务中心为例
朱晓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55-60.  
摘要     [HTML] ( ) PDF (801KB)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是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变革的方向,以广东D市H家庭服务中心这一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为例,从微观视角分析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动员整合社会资源以及规范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协同作用。H家庭服务中心的经验表明,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服务的制度空间缘于政府选择性让渡职能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嵌入式自主回应。政府要适度放权,赋予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适度的制度环境,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则应主动寻找自主的发展空间,二者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协同治理。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政策
农村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生存策略研究
孙奎立1,孙岳2,王文峰1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61-67.  
摘要     [HTML] ( ) PDF (822KB)

根据在山东农村的田野调查资料,对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生存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隔代留守家庭儿童在父母离开后能做到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在家庭与学校生活中,能与祖父母、老师以及同龄群体进行策略性的互动,甚至利用自己的身份主动性获得利益。这都是在帮助他们时可以挖掘的优势资源与潜能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福利多元视角下新加坡社区福利范式的话语变迁与实践探讨
米银俊,何敬宁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68-73.  
摘要     [HTML] ( ) PDF (842KB)

作为东亚福利体制的代表,新加坡打造了以经济发展、政府清廉、社会稳定为特征的“花园城市”名片。先进的社区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与“强政府、大社会、重个人”的社会福利体制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社区福利实践,发展出一套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层次丰富、内容广泛、社会参与、高效公平的多元福利服务体系,这对我国推进社区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
张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74-80.  
摘要     [HTML] ( ) PDF (779KB)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弱势群体问题不断凸显,关于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近年来渐成热点。地位结构分析范式强调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建构途径,网络结构分析范式多关注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特征,如密度、强度、异质性等。两者都暗含着一定的结构倾向,缺乏一种动态的、情境的、交互的社会支持观。在充分尊重弱势群体主体性、能动性的基础上,赋权视角的引入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面向实践的社会支持研究范式。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科探索
企业CRM应用对绩效影响研究述评与展望
柯青1,沈惠敏2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81-89.  
摘要     [HTML] ( ) PDF (878KB)

虽然CRM在企业实践界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学术界关于CRM应用对企业绩效影响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各自所构建的理论模型中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差异,以及针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所采用的设计差异,研究认为,这些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来源不仅在于理论构建过程中多维因果变量选取维度的不同,以及调节/中介变量选取层面/理论的不同,还受到实证检验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搜集分析的数据样本的影响。最后,从研究层面、研究内容及研究路径三个方面对未来相关研究的扩展和深入进行了展望。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国外行为伦理研究评述及国内相关研究展望
马常智,唐星,陈洋,孙俊伟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 16 (1): 90-96.  
摘要     [HTML] ( ) PDF (1185KB)

以国际领先期刊上近五年的42个文献为样本,在明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行为伦理”研究的内容进行回顾发现: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个人心理、外部环境、领导方式三个视角来探讨行为伦理的前因变量,且在研究方法上多使用实证研究法。文章评述了“行为伦理”的研究趋势,最后结合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对国内该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