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More>>
  2023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社会工作
“失声”与价值回归:乡村治理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彭小兵, 王若含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5-13.  
摘要     [HTML] ( ) PDF (696KB)
文章基于价值视角,探索化解乡村治理困境的社会工作干预路径。“失声”与乡村价值“流失”的乡村治理困境具体表现为村庄治理中多元主体自我定位的角力、全局观念的匮乏和内生力量的桎梏。而引入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为优化乡村治理提供了操作方案,从“价值建构、价值激活、价值发挥、价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构建“理念嵌入、资源整合、系统治理、成效维护”的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目标是在重视原有社会结构潜能基础上,发挥乡村资源要素的整合优势和本土化优势,激发内生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引导村民寻求共同体意识和群体目标。社会工作力量的有效介入及其对乡村治理过程的整体性把握和系统性参与,引导乡村价值回归“乡村本位”,进而有助于化解乡村邻里矛盾纠纷。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社会工作何以可为——以福建省L村为例
王杰, 张少卿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14-22.  
摘要     [HTML] ( ) PDF (694KB)
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是应对乡村治理挑战的重要方略,也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指向。福建省L村的案例展现了乡村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及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过程。面对乡村治理主体薄弱、治理行动缺乏、共同体衰落的问题,社会工作通过视角转变、意识激活和再组织化,实现治理主体的激活;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示范带动,激发多元主体的治理行动;通过情感连接、利益连接、文化连接,实现关系网络的连接。激活治理主体、激发治理行动、连接关系网络的实践过程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提供了路径参考。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功能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
张富富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23-33.  
摘要     [HTML] ( ) PDF (694KB)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解决农村存续的诸如经济发展滞后、基层治理低效、生态环境恶化等深层次问题,以实现农村现代化。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应以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为嵌入点,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别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资源链接者与政策影响者、组织者与倡导者以及服务提供者与支持者的功能。以“功能定位”为导向,基于农村场域社会工作专业空间、社区资源、制度环境的三重视角,深入分析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据此从加大政策扶持社会工作力度、采取因地制宜的社会工作在地化实践方式、以融合性理念互构社会工作与政府关系的层面,探寻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系统性评价
蒙艺, 胡杨, 马欢欢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34-45.  
摘要     [HTML] ( ) PDF (705KB)
作为人类服务行业的从业者,社会工作者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为了预防社会工作者陷入职业倦怠,文章运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全面回顾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筛选出高质量实证研究,从中梳理、归纳显著有效因素,并深入探讨其作用的效应机制。首先,经过系统性评价最终纳入29篇质量较高的实证研究,总样本量为15895人。主题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是个体因素(人口特征和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工作特征、组织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基于研究发现构建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在验证职业倦怠普遍理论的同时对理论进行拓展。最后,对纳入文献提供的实证证据进行比较,甄别中文和外文证据的共性和差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农村留守儿童希望感提升的小组干预研究——基于鹰潭市D村的实践
吴佳慧, 苗春凤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46-58.  
摘要     [HTML] ( ) PDF (884KB)
希望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农村留守儿童预防心理或行为问题的重要心理品质,较低的希望水平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调查发现,江西省鹰潭市D村留守儿童希望水平偏低,学业成就、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留守儿童亟须提高学习能力、融洽家庭关系、促进人际交往、扩大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提升其学习、家庭、人际和社会等方面的希望感。文章在希望认知理论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指导下,运用希望疗法开展小组干预,以提升留守儿童希望感。实践证明,小组工作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希望感成效显著。建议加强亲子沟通,加强学校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营造积极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氛围,加快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队伍建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哀伤疗愈:哀伤辅导小组对大学生丧亲哀伤的干预
唐咏, 叶福怡, 倪小琪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59-65.  
摘要     [HTML] ( ) PDF (783KB)
为广东省S大学有丧亲经历的6名大学生开展5节哀伤辅导小组,探讨哀伤辅导小组对大学生丧亲哀伤的干预成效、疗愈因子和干预机制。研究发现,哀伤辅导小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组员调节其哀伤情绪,加深其对生命的认知,增强其应对哀伤的社会支持,帮助其重建生命的意义。哀伤辅导小组的干预机制包括以绘画创作为丧亲者提供超语言通道,以群体表达促进其对生命的认知,以人际互动促进其应对哀伤的社会支持,以对丧亲经历的思考促进其对生命意义的表达。为帮助丧亲大学生顺利度过哀伤阶段,高校需要增强对丧亲大学生的关注,合理开展哀伤辅导小组,将专业的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体系,增强大学生的生命认知,并加强对临终关怀和生前预嘱的宣传和推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管理
“社会工作+社会设计”双学科协同治理模式探讨——以成都市曹家巷社区为例
程玲, 赖燕琼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66-74,84.  
摘要     [HTML] ( ) PDF (1050KB)
多元主体协同是实现城市更新和社区治理有效联结的方式。作为社区治理的新兴主体,社会工作与社会设计在服务对象、专业理念和专业开放度上的相似性使得两者在治理过程中交叉融合、互为借鉴。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以成都市曹家巷社区为例,从动力机制、结构要素和协同过程维度建构“社会工作+社会设计”双学科协同治理模式,总结双学科协同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特征。“社会工作+社会设计”双学科协同治理借助动力驱动下的各结构要素间的互动,通过“知识对话—视域融合—体系形成”的多层次协同过程产生协同效应。该协同效应受到其他主体职能强弱、制度设置等因素影响,在协同特征上表现出对学科特质、学科平等地位和专业优势的强调。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服务型治理:社会组织影响城乡居民社区参与的调节与中介机制
赵迪, 张志鹏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75-84.  
摘要     [HTML] ( ) PDF (694KB)
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社会组织介入对城乡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待探究。以江苏省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调查样本为基础,探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对城乡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及其调节和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社会组织的介入深度既直接影响城乡社区居民参与,又通过影响社区社会资本和社区工作满意度间接促进城乡居民社区参与。社会组织的介入会对影响城乡居民社区参与的原有因素(社区社会资本和社区工作满意度)产生强化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在城市社区和本地居民中更为突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社会政策
挤压式扩散:理解基层政策扩散的新逻辑——基于L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
沈杨, 成纪宏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 23 (6): 85-96.  
摘要     [HTML] ( ) PDF (887KB)
政策扩散一直以来都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如何推动和加快政策扩散直接关系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研究表明,基层政府政策扩散受到行政压力与扩散压力的影响,当政策扩散受到这两种压力共同挤压时,基层政府往往面临选择。文章通过对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L社区的案例分析,探讨在挤压式扩散中基层政府政策扩散执行的策略逻辑,发现挤压式扩散主要源于基层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承诺”以及民间话语缺失。因此,需要在政策扩散的过程中注意对压力的感知和分散,以此有效推动基层政府政策的扩散,最终达到政策落实的目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